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督管理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0 12:01:24   浏览:886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3]68号
2003-04-21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督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划定方案》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督管理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本辖区内销售新车环保达标的管理。各城市环保部门应与当地公安交管部门配合,依据我局发布的环保达标车型型式核准名录核发新车牌照,确保新销售车辆的发动机及其安装的排放控制装置型号与核准名录一致。凡经核对发现型号不符的,应暂停上牌照并报告我局。

各城市环保部门不得要求机动车生产企业重复申报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目录。

二、开展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定期检测委托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申请承担机动车排放污染定期检测的单位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单位进行委托,并报我局备案,委托期限一般为两年。

对未受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进行机动车排放污染检测的,或者在检测中弄虚作假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五条进行处罚。

经省级环保部门委托的排放污染检测单位负责在用机动车的定期排放检测工作。各城市环保部门应与公安交管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措施,不让未达标车辆上路行驶。

三、加强对化油器车、柴油车、摩托车、农用车污染排放的监督管理。鼓励群众参与,积极举报继续生产和销售化油器类汽车的企业和销售商及冒黑烟车辆。当地环保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违法行为给予处罚。

四、加强本辖区机动车污染的信息管理,尤其是对在用车排放污染定期检测数据的收集和管理,逐步建立起各城市的机动车污染信息管理系统,并定期向总局国家机动车污染管理数据库报送数据。请各重点城市按照附件要求于2003年10月31日前将本市有关机动车污染状况的数据报送总局。

五、各城市环保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生产、销售的车用燃料和油品添加剂进行监督检查,以减少车用燃料中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积极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机动车辆。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本通知要求加强对本辖区各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监督管理,并随时将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上报我局,以便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二〇〇三年四月二十一日


附件:重点城市机动车空气污染调查数据表(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电梯安装修理开工审批办法

北京市劳动局


北京市电梯安装修理开工审批办法
北京市劳动局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市电梯安装修理单位的管理,确保电梯安装修理质量,依据劳动部《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和《北京市劳动保护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电梯安装修理业务的单位和电梯产权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电梯是指各类电梯、自动扶梯、杂物梯。
第四条 电梯安装、大修(含改造)前,其产权单位和安装、修理单位应持《北京市电梯安装修理开工申报表》(附件一)和证明文件、技术资料到市劳动行政部门办理开工审批手续,经核准后,方准施工。
第五条 安装、大修(含改造)以外的电梯修理工程,产权单位和修理单位应到电梯所在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办理开工申报手续。
第六条 电梯安装修理单位办理开工申报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证明文件
1.市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的《北京市起重机械安装修理安全认可证》(副本):
2.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副本);
3.施工人员持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4.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二)技术资料
1.技术负责人(或质保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变更原设计应有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2.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3.施工记录和自检记录(可为样本);
4.电梯随机文件,至少包括:井道及机房土建图、部件安装图、电气原理图、电气敷设图、电器元件代号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安装调试说明书、出厂清单(装箱单)。
第七条 外地进京(包括国外、港澳台地区)电梯安装、修理单位,应先到市劳动行政部门办理进京登记,经核准后,再按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办理开工审批手续。
办理进京登记条件如下:
(一)注册所在地省级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的安全认可证书(副本);国外、港澳台地区电梯安装修理单位应持相应资质证明;
(二)注册所在地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副本);
(三)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出具的施工证明和工程质量评价;
(四)提供安装修理经历和一份完整的工程施工档案。
第八条 电梯安装、修理工程完工后,其产权单位应持《北京市电梯安装修理开工申报表》到电梯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报检。经检验合格的,核发《电梯安全使用许可证》,方可运行。
第九条 自动人行道的开工审批手续,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北京市电梯安装(修理)开工申报表
编号
--------------------------------
|产权单位| | 负责人 | |电话| |
|----|-----------------|--|----|
|地 址| |邮编| |
|----|-----------------|--|----|
|施工单位| |施工负责人| |电话| |
|----|-----------------|--|----|
| 地址 | |邮编| |
|------------------------------|
| |设备名称: |
|设|生产厂家: |
|备|台 数: |
|情|安装或修理: |
|况|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
|-|----------------------------|
| |北京市劳动局安全认可证编号: |
|施|工商行政营业执照编号: |
|工|北京市劳动局批准业务范围: |
|单|施工安全负责人: 施工质量检测人员: |
|位|计划开工时间 年 月 日 计划完工时间 年 月 日 |
|-|----------------------------|
| | | | |
|产| |施| |
|权| |工| |
|单| |单| |
|位| (盖章) |位| (盖章) |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市| |
|劳| |
|动| |
|部| |
|门| |
|意| (盖章)|
|见| 年 月 日 |
--------------------------------

施工人员明细表
----------------------------------
|姓 名|性 别|年 龄|工 种|特种作业操作证编号| 发证单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此表一式四份,由设备产权单位用钢笔或签字笔认真填 |
| 填 |写,不得涂改。 |
| |2.此表填写完毕,产权单位和安装(修理)单位共同到劳动 |
| 报 |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安装(修理)单位须同时携带市劳动部 |
| |门颁发的安全认可证书、营业执照(均为副本)和安全技术 |
| 须 |措施等资料,经劳动部门审批后方准施工。 |
| |3.电梯安装(修理)完工后,经特种设备检验部门验收合格,|
| 知 |并由劳动部门核发电梯使用证后方可使用。 |
| |4.此表仅限本次工程有效。 |
----------------------------------
北京市劳动局制



1996年8月12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68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3月21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马 飚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产权登记及纠纷处理等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统称行政单位),以及其他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所有,单位占有、使用,政府分级监管的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主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资产配置标准;

  (二)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处置、产权变动和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以及担保等事项审批;

  (三)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

  (四)负责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统计报告、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等工作。

  第五条 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或者同级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制定本部门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组织本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登记、统计汇总、报告,日常监督检查;

  (二)负责权限范围内审核或者审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处置、出租、出借;

  (三)负责权限范围内审核或者审批所属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担保;

  (四)负责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调剂;

  (五)督促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上缴国有资产收益。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资产以及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等;

  (三)负责办理本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处置、出租和出借等事项的报批手续;

  (四)负责办理本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的报批手续;

  (五)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收益等。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应当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第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并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章 资产配置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与单位履行职能相适应、与财力状况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勤俭节约,从严控制,科学合理,优化资产结构。

  第十条 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因特殊业务,现有标准确实不能满足其履行职能需要的,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另行审批。

  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

  财政部门对要求配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或者租赁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资产以及举办大型会议、活动需要购置资产的,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编制资产购置计划等,一并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建议计划,报主管部门审核;

  (二)主管部门根据各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和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初审、汇总各单位资产购置计划,随同年度部门预算收支建议计划一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没有主管部门的直接报财政部门,下同);

  (三)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结合年度财力状况及本级资产配置标准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计划提出审核意见并据此安排年度资产购置预算资金,由财政部门在批复年度部门预算时一并批复下达;

  (四)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购置预算组织实施,不得办理无资产购置预算的资产购置事项。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年度预算执行中,需增加或调整资产购置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用上级补助资金进行资产购置时,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上级补助资金项目明确有设备购置的不再审批,由单位登记入账后报财政部门备案。

  事业单位用项目经费以及非财政性资金购置资产的,应当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对上级部门直接配置、调拨、奖励的资产和接受捐赠的资产以及其他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入账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应当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实施政府采购。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录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进行财务处理。

  

  第三章 资产使用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使用行为,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定期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第十六条 行政单位不得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必须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单位,应当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主管部门报本级财政部门批准。

  非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的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非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所形成的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 行政单位超标配置、长期闲置或者低效运转的国有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调剂使用或者处置。

  事业单位超标配置、长期闲置或者低效运转的国有资产,由主管部门进行调剂,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资产处置   

  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二十一条 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包括:闲置资产,报废、淘汰资产,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按照审批权限,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车辆、土地、房屋建筑物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以及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资产,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财政部门授权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主管部门于每年六月底、十二月底分两次将所属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结果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各级财政部门审批一次性处置资产的规定限额由本级财政部门结合实际确定。

  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是行政事业单位调整相关会计账目的凭证。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资产出售、出让、转让、置换等应当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交易系统采用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

  第二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及置换房屋、土地、车辆及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等,应当将评估报告报同级财政部门核准或备案。在资产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停止交易,在获得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应当对其占有、使用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造册,报财政部门审核、处置,并及时办理国有资产转移手续。

  第二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和工作需要设立的临时机构购置的国有资产,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和临时机构撤销时按规定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处置。

  

  第五章 资产评估、清查与信息管理   

  第二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一)取得没有原始价格凭证资产;

  (二)拍卖、有偿转让、置换国有资产;

  (三)合并、分立、清算;

  (四)整体或者部分改制为企业;

  (五)事业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

  (六)整体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七)确定涉讼资产价值;

  (八)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

  (一)经批准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者部分资产无偿划转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下属单位之间合并、资产划转、置换和转让的;

  (三)其他不影响国有资产权益的特殊产权变动行为,报经同级财政部门确认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的。

  第三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重大经济事项涉及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核准;其他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由行政事业单位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的具体办法,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清查:

  (一)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国有资产清查;

  (二)进行重大改革或者整体、部分改制为企业;

  (三)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

  (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

  (五)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国有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

  (六)同级财政部门认为应当进行资产清查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应当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溢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

  第三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报告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格式、内容及要求,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状况定期作出报告,并对本单位的统计(信息)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三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是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编制和安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信息报告,全面、动态地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六章 产权登记与产权纠纷处理   

  第三十七条 产权登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国有资产权属关系组织实施。

  第三十八条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同级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部门(以下称授权部门)申报、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并由财政部门或者授权部门核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第三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发生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向同级或者共同上一级财政部门申请调解或者裁决。

  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发生产权纠纷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照司法程序处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

  (二)擅自占有、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

  (三)擅自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对外投资、担保;

  (四)未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

  (五)其他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配置、处置和资产变动事项及管理国有资产收益中违反本规定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处理、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四十四条 机关、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由财政部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