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五)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09:18:22   浏览:919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五)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五)

(2012年3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有关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地方性法规中有关行政强制规定清理工作的安排部署,决定修改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下列地方性法规:

  一、《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将第五十四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未经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垦区内,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等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办理批准手续;逾期不办理批准手续的,责令其停止开发和使用。”

  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将第五十条第一款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未取得农牧业机械驾驶证、农牧业机械驾驶证被吊销、暂扣或者超过有效期驾驶农牧业机械的,或者将实行登记管理的农牧业机械转交不具备相应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的,由农机监理机构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同时删除第五十条第二款。

  三、《内蒙古自治区珍稀林木保护条例》

  将第十五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破坏珍稀林木保护设施和保护标志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处恢复费用三倍的罚款。”

  四、《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

   将第三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违反本条第一、二、三项造成严重后果,从重处罚;违反本条第四、五、六项的行为除按规定处罚外,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五、《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

  将第三十一条修改为:“非法安装、使用技防产品、技防系统,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将第二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从事工程建设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者诱发地质灾害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恢复、治理;逾期不治理的,处以l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内蒙古自治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将第四十六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其停止侵害,限期拆除,并可处以500元至2000元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赔偿。”

八、《内蒙古自治区物业管理条例》

将第五十三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五、七、八项规定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并处1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违反该条其他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九、《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将第三十一条修改为:“在紧急防汛期,防汛指挥机构行使防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物资调用权和紧急处置权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十、《内蒙古自治区水工程管理保护办法》

  将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由旗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会同旗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水利部发布的《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暂行规定》处以罚款。”

  十一、《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将第三十条第七项修改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或者治理成果的,予以赔偿。”

  十二、《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将第三十六条修改为:“对不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或者排污费的,限期补缴,并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十三、《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将第十条第二项修改为:“施工中,以抽查为主的方式检查施工质量,重点检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隐蔽工程、特殊部位,重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安装等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质量;发现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时,可以责令暂时停止施工;”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海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81号


  《青海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办法》已经2011年8月24日省人民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省长骆惠宁

  二○一一年九月六日


  青海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办法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时享有依法取得补偿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受到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伤害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可以依照本办法申请补偿。

  前款所指的野生动物范围,由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本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有依照本办法取得补偿的权利:

  (一)对从事正常生产和生活的人员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

  (二)对群众日常居住的房屋、帐篷等生产生活设施造成损失的;

  (三)对在依法划定区域内种植的农作物、经济林木造成直接损失的;

  (四)对在依法划定的生产经营范围内造成牲畜死亡的;

  (五)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当事人主观无过错,客观有损失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补偿:

  (一)主动攻击或者故意伤害野生动物造成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二)进行非法狩猎或者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造成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三)在划定的生产经营范围外的农作物、经济林木或者牲畜造成损失的;

  (四)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及运输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因管理不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

  (五)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不予补偿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省、州(地、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核实、认定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决定的审核和补偿费用的发放工作。

  第六条存在野生动物危害地区的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

  (一)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安全防护知识;

  (二)在野生动物危害地区开展有关野生动物习性、防护技术等内容的宣传培训工作;

  (三)在野生动物频繁活动区域树立警示标志;

  (四)建立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应急预案。

  第七条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属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申请补偿。申请可以书面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书面申请的,当事人应当填写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补偿申请表》;口头申请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记录申请的主要内容,并由当事人签字认可。

  造成财产损失的,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损失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造成人身伤害的,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应当在15日内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因当事人抢救治疗不能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申请的,应当在抢救治疗后30日内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八条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符合立案标准的,应当派不少于两人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必须客观公正,做好调查笔录和现场影像资料,如实填写《调查登记表》,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调查工作。不符合立案标准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告知当事人。

  乡(镇)人民政府、村(牧)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医疗机构应当协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野生动物造成损失情况的调查工作。

  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立案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九条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调查工作结束后,对事实清楚,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应当认定予以补偿,制作《补偿认定表》;对事实不清,认定不予补偿,应当书面说明理由。认定工作应当在调查工作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条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认定的意见应当在损失事件发生地村(牧)民委员会或街道办事处进行现场公示,公示期限为5个工作日。

  公示期内,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核申请。受理复核申请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重新进行调查,并做出书面复核结论。

  公示期满,没有异议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补偿决定,并移送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核。

  第十一条补偿金额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误工减少收入的补偿金额按照全省上年度每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乘以误工时间计算。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一次性残疾补偿金,残疾补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为全省上年度农牧民年均纯收入的15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全省上年度农牧民年均纯收入的20倍;

  (三)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补偿金和丧葬费,总额为全省上年度农牧民年均纯收入的22倍;

  (四)造成农作物或经济林木损失的,按上年度当地市场平均价格的50%补偿;

  (五)造成房屋、家具、帐篷等生产生活设施损失的,按当地市场价格的50%补偿;

  (六)造成牲畜死亡的,补偿金按当地市场价格的50%补偿。

  造成身体伤害进行抢救治疗的费用和首次劳动能力鉴定费由当事人先行垫付,经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补偿的,凭有效票据由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核实报销。

  第十二条当事人因野生动物伤害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由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出具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造成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出具价格认定结论。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经费和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经费,省级财政负担50%,州(地、市)、县级财政各负担25%。

  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基金。鼓励境内外单位、个人捐资专项用于野生动物保护,提高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水平。

  第十四条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实行“一事一审一结清”的制度,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补偿决定,经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核后,在20个工作日内向受害人发放补偿费。

  补偿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对补偿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五条野生动物造成人员死亡和丧失劳动能力,其家庭生活困难的,可以依法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救助。符合救助条件的,当地民政部门应当给予救助。

  第十六条虚报、骗取补偿费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回补偿费,并处虚报、骗取数额同等金额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负责办理补偿事项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故意刁难、拖延、不予公示和不按规定时限办理补偿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虚报、冒领补偿费的;

  (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挪用补偿费的。

  第十八条本办法涉及的《补偿申请表》、《调查登记表》、《补偿认定表》等格式文书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免费提供。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保税物流园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保税物流园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5年12月20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汇发〔2005〕92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

为促进保税物流园区发展,规范外汇收支和外汇经营活动,现就保税物流园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 保税物流园区外汇管理,除本通知另有规定外,原则上依照《保税区外汇管理办法》(汇发[2002]74号)规定办理。

二、 保税物流园区企业(以下简称“园区企业”)应当参照《保税区外汇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外汇登记,领取《保税物流园区外汇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登记证》格式参照《保税区外汇登记证》制定。

设在保税区内的园区企业,可以按规定办理《登记证》,也可以采取由所在地外汇局在《保税区外汇登记证》上签注的方式,注明自己的企业性质。

园区企业办理外汇业务时,除提供本通知及其他相关外汇管理法规规定的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外,必须出示《登记证》。

三、境内园区外企业购买园区内货物,可以向园区企业支付,可以直接向境外支付,也可以向其他境内园区外货权企业支付。

境内园区外企业办理进口支付手续时,应当按照结汇、售汇及付汇的管理规定,持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到银行办理。其中,货物属于境外或者境内园区外企业所有的,还应提供境外或者境内园区外企业与园区内仓储企业签订的仓储协议或者委托协议。

境内园区外货权企业收到前款境内园区外企业的外汇后,按规定凭入账通知或者结汇水单等凭证办理核销手续。

园区企业与境外签订出口合同,货物由园区外企业报关出境,境外货款由园区企业收汇后原币向园区外企业划转时,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保税区企业向区外企业划转外汇问题的批复》(汇综复[2004]79号)的规定执行。

四、有外贸经营权的园区企业报关进出口货物,应当按规定办理对外付汇进口单位名录和出口核销备案登记手续后,按照结汇、售汇和付汇的管理规定,持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收付汇手续。其中,购汇对外支付的必须提供海关签发的货物进口报关单。

园区企业报关进出口货物,出口收汇和购汇对外支付,应当按规定办理核销。其中,出口收汇应当先进入外汇账户,不得直接结汇;直接从外汇账户中支付进口款项的,无需办理进口付汇核销。

五、对凭进口货物报关单或者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办理进口付汇手续的,外汇指定银行须在“电子口岸”平台中将该报关单或者备案清单电子底账进行核注、结案。

六、保税物流园区与境外之间的所有经济交易,园区企业均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保税物流园区与境内园区外的所有经济交易,园区外企业均无需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七、园区企业非贸易项下购付汇和资本项目交易,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相关规定办理。

园区企业向境外总公司或关联公司支付非贸易项下代垫或分摊费用,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4]62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八、保税物流园区所在地分局应当根据本通知及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地区保税物流园区外汇管理实施细则,在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两个月内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后发布施行。部分分局原经总局批准的实施细则自按本通知制定的新实施细则生效后废止。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在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进行非贸易项下购汇试点的批复》(汇综复[2004]21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企业非贸易项下购汇试点管理办法>的批复》(汇综复[2004]57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企业购买境外公司存放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货物有关付汇核销问题的批复》(汇综复[2004]63号)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废止。

九、保税物流中心参照适用本通知规定。

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出口监管仓等海关保税监管场所间的外汇收付,按照《保税区外汇管理办法》第七条和《出口加工区外汇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一条办理。其中,贸易项下需出示合同(协议)、发票、海关签发的货物备案清单或者报关单等凭证。货物属于境外或者境内园区外企业所有的,还应提供境外或者境内园区外企业与园区内仓储企业签订的仓储协议或者委托协议。

十、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违反本通知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请各分局、管理部接到本通知后及时转发所辖支局、外汇指定银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向总局综合司反馈。

联系人:胡春雨、徐卫刚

电话:010-68402235、684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