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泰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1 10:52:40   浏览:882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泰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泰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市各有关部门、单位:

  《泰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泰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提高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根据《关于印发泰州市市直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泰政规[2009]3号)和《关于印发泰州市市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泰政规[2009]4号)等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直各行政单位(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机关)和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资产配置,是指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为保证履行职责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购置、建设、调拨、调剂、租赁和接受捐赠等方式配置固定资产的行为。配置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办公设备,办公家具,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等。

  第四条市财政局负责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综合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审核批准资产购置计划,监督和规范资产配置工作。

  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配合市财政局制定有关资产配置标准,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市直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的审核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审核或审批本部门所属单位有关资产购置事项,并监督和规范其资产配置工作。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做好本单位资产配置管理工作,并接受市财政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及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五条资产配置应当遵循:必须、合理、节约、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资源的原则,按单位性质和职责进行配置。

  第六条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需配置资产时,首先应当从现有的闲置资产中调剂解决,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产满足配置资产的需要,避免重复配置资产。

  第二章资产配置条件

  第七条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配置资产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机构设立或者变更;

  (二)新增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三)新增职责和工作任务,且现有资产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四)未达到配置标准或者现有资产按规定进行处置后需更新;

  (五)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相关资产;

  (六)其他应当配备资产的情况。

  第三章资产配置标准

  第八条资产配置标准是指对资产配置的数量、价格和技术性能的设定,是编制资产购置计划、安排资产购置预算、实施资产采购和对资产配置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

  第九条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资产配置标准另行下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财力状况及技术水平等因素适时调整。

  办公用房配置标准由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制订;车辆配置标准按《泰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执行;其他资产配置标准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四章资产配置程序

  第十条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配置分为调配使用和新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实行统一调剂制度,由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市财政局提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调剂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新建办公用房管理办法由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的配置,按《泰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购置有规定配备标准的其他资产,应当按以下程序报批:

  (一)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根据资产使用需求、存量资产状况和资产配置标准,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财政局审批。委托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还需报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核。

  (二)市财政局根据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和财力状况,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的资产购置项目进行审批。

  (三)经市财政局审批同意后,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并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将批复文件和相关材料一并报市财政局,作为审批部门预算的依据。未经批准,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

  第十一条因工作需要确需临时增加资产配置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及资产购置说明,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财政局审批。

  第十二条经市政府批准,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需配置资产的,由会议或者活动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市财政局按照先调剂、后租赁、再购置的原则进行审批。

  第十三条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用上级补助收入进行资产购置的,报市财政局审批;上级补助资金项目明确有设备购置的不再审批,由单位登记入账后报市财政局备案。

  对上级部门直接配置、调拨、奖励的资产和接受捐赠的资产以及其他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入账并报市财政局备案;委托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还需报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

  第十四条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的,应当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五条资产购置计划批复后,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购置计划进行资产配置,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购置资产。未经批准购置资产或者未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的,不得办理购置资金拨付手续。

  第十六条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配置资产后,应当及时对配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建立资产卡片和资产账目,将相关信息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按照各类资产计价方式的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七条市财政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主管部门和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履行国有资产配置管理职责,加强对国有资产配置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资产配置中的各种违法、违纪和违规行为。

  第十八条市审计局、市监察局等部门应定期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配置或者超计划、超标准配置资产的,拒绝对长期闲置、低效运转的资产进行调剂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条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二十一条 国家对相关资产的配备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妇联关于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的意见

全国妇联




[2001]1号
全国妇联关于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的指示精神,完善全国妇联维护稳定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结合妇联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维护稳定工作的任务
维护稳定是个大概念,既包括维护政治上的稳定,也包括在安全上做好防范。在维护政治稳定方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法轮功”的活动,与“法轮功”邪教组织做斗争;要加强信访工作,做好来妇联上访人员的接待工作,避免激化矛盾;要提高全员保密意识,严格执行保密制度,认真做好密级以上文件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在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上不能打印内部信息、文件、资料等,避免网上泄密;对妇联自身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在维护安全方面,总体上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同时要加强分区管理,一要确保工作区的安全,注意电源、电器及重点区位如库房、计算机房等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二要确保生活区的安全,重点加强对机关食堂、地下室的管理,做好食品卫生检疫,保证就餐卫生,确保职工的健康安全;三要确保施工区的安全,施工单位和人员要严格按照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施工;四要确保出租房屋区的安全,加强对出租房屋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工作。全国妇联各级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人、联系人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协助党委及时掌握、防范、处置影响本单位的突出问题,做好把各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相应工作,严防不稳定因素酿成影响本单位、本地区乃至全国社会政治稳定的事件和问题。
二、建立责任制
1、明确全国妇联维护稳定工作责任人。全国妇联的维护稳定工作在书记处的领导下进行,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为第一责任人,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沈淑济、田淑兰为负责人,机关党委副书记赵友丽、办公厅主任甄砚为联系人,负责对全国妇联维护稳定工作的统筹部署、统一领导。
2、成立全国妇联维护稳定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维稳办”)。办公室主任由甄砚同志兼任,办公厅、权益部和机关党委、机关服务中心委派有关同志兼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设在办公厅值班室,具体负责协助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人、联系人做好维护稳定的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提出建议措施。
3、各部门及百人以下的直属单位,要落实维护稳定工作人员,明确一名领导干部担任本单位维护稳定工作责任人(局级),一名本单位维护稳定工作联系人(处级)。百人以上的直属单位要成立维护稳定工作办公室,负责本单位的维护稳定工作。
三、明确工作职责
(一)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人的职责。各单位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人在本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维护稳定工作。具体职责是: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和全国妇联关于维护稳定工作的指示和工作部署,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协助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组织开展本单位的维护稳定工作。
2、建立健全本单位维护稳定工作机制,确保维护稳定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3、每个季度组织有关人员排查一次本单位不稳定因素,对重大问题组织开展调研,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4、组织协调解决本单位发生的有可能影响稳定的重大问题,制定工作方案,落实防范措施,并予检查、督办。
5、抓好信息通报工作,确保重要情况随时报全国妇联维稳办,维护稳定工作的综合情况定期报全国妇联维稳办。
6、组织完成上级组织交办的各项维护稳定工作的专项任务。
(二)维护稳定工作联系人的职责。各单位联系人在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做好本单位维护稳定的日常工作。具体职责是:
1、负责与全国妇联维稳办的日常联系,随时将掌握的本单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报告全国妇联维稳办,并将全国妇联维稳办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及时报告本单位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人。
2、经常研究分析本单位人员思想动态,针对不稳定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3、协助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人,针对本单位发生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并将调研情况及时报告全国妇联维稳办。
4、协助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人解决本单位发生的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5、完成全国妇联维稳办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党组织和行政领导对维护稳定工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抓好责任制的落实。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维护稳定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和文件要求,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职责、承担责任,做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各项工作。二要抓紧落实工作机构。要选用政治素质好,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责任心强,并有解决重大问题能力的同志负责维护稳定工作。三要加强对维护稳定工作机构和人员的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对认真履行职责的,要表扬鼓励;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要批评纠正;对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视情节追究责任。四要加强联系,严格管理。各单位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人与联系人之间,全国妇联维稳办与各单位维护稳定机构、负责人、联系人之间,要加强联系,定期联络,建立起严密畅通的全国妇联维护稳定工作网络,形成完善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附件:1、全国妇联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人、联系人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2、全国妇联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人、联系人名单 
全国妇联办公厅
2001年1月15日
附件1:
全国妇联维护稳定工作负责人、联系人
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第一责任人:顾秀莲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负 责 人:沈淑济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田淑兰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协 调 员:赵友丽 全国妇联机关党委副书记
甄 砚 全国妇联办公厅主任
办公室成员
主 任:甄 砚(兼)
成 员:王建林 全国妇联办公厅人保处处长
田桂英 全国妇联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
吴学华 全国妇联权益部维权处副处长
宋 放 全国妇联机关团委书记
张国燕 全国妇联机关服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附件2:
全国妇联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维护稳定
工作负责人、联系人名单
单 位 负责人 联系人
办公厅 徐承念 王建林、刘爱平
组织部 李晓云 张化纯
宣传部 王乃坤 宋红蕾
国际部 邹晓巧 范宇华
城乡部 张世平 曹海青
权益部 邓 丽 李祝珍
儿童部 蒋月娥 曾 祝
机关党委 苏凤杰 陈晓霞
老干部局 徐玉珍 苏中萍
机关服务中心 许向东 张国燕
国妇儿工委办 王孟兰 吴新平
妇研所 王思梅 宋学群
英文中国妇女杂志社 恽鹏举 董佩玲
妇女基金会 秦国英 连巨涛
儿童基金会 宋立英 李继光
中国儿童中心 牛小梅 刘振臣
中国妇女报社 卢小飞 王 琪
中国妇女杂志社 尚绍华 高连英
中国妇女出版社 薛宝根 张淑梅
中国妇女旅行社 周松柏 阎小盼
中华女子学院 施 辉 刘志敏、徐文博
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郭 象 韩 文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斯两国政府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生效执行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斯两国政府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生效执行的通知

国税发[2005]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局内各单位:
我国政府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于2003年8月11日在北京签署的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业经双方外交部门分别于2005年4月22日和2005年3月24日互致照会,确认已完成生效所必需的法律程序。根据协定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该协定自2005年5月22日起生效,自2006年1月1日执行。上述协定文本,总局已于2003年8月14日以国税函[2003]950号文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二○○五年五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