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企业登记并联审批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7:07:20   浏览:933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成都市企业登记并联审批办法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都市企业登记并联审批办法

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48号


《成都市企业登记并联审批办法》已经2008年6月7日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葛红林

                     二○○八年六月二十三日

             成都市企业登记并联审批办法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规范企业登记并联审批行为,保障并联审批协调、高效运行,方便群众办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术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并联审批是指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按照审批预告、服务前移、一窗受理、内部运转、并行审批、限时办结、监控测评的工作流程,以网络系统为支撑,实施一窗统一受理、统一发照的企业登记审批方式。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等其他组织)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实施部门)
  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并联审批的组织、协调和监督,负责并联审批综合窗口(以下简称综合窗口)的设立和管理。
  工商、公安、质监、国税、地税、文化、卫生、环保、消防等部门具体实施并联审批。
  第五条 (审批预告)
  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应当将并联审批项目的审批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承诺办理时限、办理程序等相关信息,通过印制办事指南、在网上公告、在办证大厅公布等方式统一、完整、一次性地进行预告。
  第六条 (服务前移)
  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应当将下列事项前移,并为申请人提供事前服务:
  (一)将选址定点、现场勘察等审批基础工作,作为审批实施部门的服务提前开展;
  (二)对专业性强、审批要件较为复杂的审批事项,审批部门要主动为申请人提供咨询服务;
  (三)对需要上报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要做好转报服务工作。
  第七条 (服务方式)
  申请人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或到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窗口进行约定等方式获得事前服务。
  第八条 (实地服务)
  需要开展选址定点、现场勘察等实地服务的,申请人可以向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或综合窗口进行预约。
  实地服务涉及两个以上并联审批实施部门的,由政务服务中心指定牵头部门,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其他并联审批实施部门联合开展实地服务。
  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必须在承诺服务时限内完成实地服务,并在一个工作日内将书面意见传递到综合窗口;联合开展实地服务的,由牵头部门负责收集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的书面意见,并传递到综合窗口。
  第九条 (一窗受理)
  综合窗口负责统一受理申请材料,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原则上不再自行受理申请。
  综合窗口受理并联审批申请事项后,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
  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十条 (材料传递)
  综合窗口受理申请后,应当及时录入申请材料,并将申请材料传递到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窗口。
  第十一条 (并行审批)
  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收到综合窗口传递的申请材料后,同时启动审批,依法进行审查。
  第十二条 (限时办结)
  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查后,应当在公布的承诺时限内作出审批决定。
  经审查予以审批的,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应当通过并联审批网络系统及时将相关证照、批文的电子文本传递给相关部门,并将证照、批文以及收费凭据、存档资料等移交综合窗口。
  对依法不予审批的,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要将不予审批的书面决定和理由送交综合窗口,由综合窗口告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统一发照)
  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办结后,由综合窗口通知申请人领取证照。
  申请人持受理通知书、公章、法定代表人私章、取件人身份证、缴费凭证到综合窗口领取。
  第十四条 (优先办理)
  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应当根据并联审批网络系统的办件提示信号,优先办理并联审批事项。
  第十五条 (提示催办)
  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发现相关部门未及时办理并联审批事项的,应当通过并联审批网络催办系统进行提示和催办。
  第十六条 (监控测评)
  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的工作由政务服务中心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内部运作监督、限时办结监督、公众投诉监督等方式,及时统计分析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工作情况,予以测评考核。
  第十七条 (资料管理)
  并联审批事项办结后,相关资料按下列规定进行管理:
  (一)前置审批部门的申请材料,由综合窗口移交前置审批部门窗口归档保存;
  (二)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的申请表单、缴费单据存根等,由综合窗口移交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窗口归档;
  (三)申请人提供的多个并联审批实施部门共同需要的原始纸质申请材料,由综合窗口移交工商部门窗口统一保存;其他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需要使用时,到工商部门窗口提取。
  第十八条 (工作协调)
  建立并联审批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召开,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为成员单位,研究、协调并联审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之间需要协调的问题,部门应当及时告知政务服务中心,由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协调解决;审批部门内部运转出现问题可能影响并联审批的,由政务服务中心督促审批部门及时解决,确保并联审批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 (责任追究)
  各并联审批实施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并联审批高效运行。
  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并联审批运行的,由政务服务中心及时督促纠正;拒不纠正的,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解释机关)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企业交纳土地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印发企业交纳土地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
1995年3月7日,财政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对企业交纳土地增值税有关会计处理办法的规定通知如下:
一、交纳土地增值税的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增设“应交土地增值税”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应交纳的土地增值税,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主营房地产业务的企业,应由当期营业收入负担的土地增值税,借记“经营税金及附加”(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税金”(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股份制试点企业)、“营业税金”(对外经济合作企业)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
2.兼营房地产业务的企业,应由当期营业收入负担的土地增值税,借记“其他业务支出”〔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交通、民航)、邮电、施工企业、外商投资工业、农业、商业、交通、施工企业〕、“其他营业支出”(金融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旅游、饮食服务、保险企业、股份制试点企业)、“营业税金”(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外商投资租赁、旅游企业)、“内部供应和销售支出”〔运输(铁路)企业〕、“其他营业税金”(外商投资银行)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
3.企业转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一并在“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专项工程支出”、“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等科目核算的,转让时应交纳的土地增值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专项工程支出”、“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
三、企业交纳土地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企业在项目全部竣工结算前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按税法规定预交的土地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待该房地产营业收入实现时,再按本规定第二条第1、2款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该项目全部竣工、办理结算后进行清算,收到退回多交的土地增值税,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补交的土地增值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预交土地增值税的企业,“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的借方余额包括预交的土地增值税。
五、为了提供土地增值税的计算依据,企业应将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等,在有关会计科目或备查簿中详细登记。
六、企业按规定补交应由已实现的1994年经营损益负担的土地增值税,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实际补交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1995年1月1日至本规定印发之日期间的土地增值税参照本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关于在服刑人员中开展普法教育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司法部


关于在服刑人员中开展普法教育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司办通〔2004〕第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狱管理局:

根据《司法部关于在服刑人员中开展普法教育年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2月9日普法教育年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精神,为全面落实“四五”普法要求,保证普法教育年活动健康有序发展,达到预期目的,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4年3月份)

1.办好普法教育骨干培训班。根据《通知》精神,司法部将于3月18日举行普法教育年活动启动暨培训班开班仪式,并对普法教育年活动的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中央综治办、司法部领导将作讲话,并邀请专家学者就《服刑人员普法教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的结构、重点内容等进行讲解。

2.各地要做好骨干培训工作。各省(区、市)监狱管理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组织好本地的普法教育骨干培训班。部监狱局将对各省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新疆等地监狱管理局还要组织好少数民族罪犯的普法教育活动,做好《读本》的翻译、骨干培训等工作。

3.要做好《读本》的征订工作。通读、阅研、领悟《读本》,是普法教育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贯穿普法教育年整个活动。监狱领导、教育处(科)工作人员、基层管教干警应当每人有1本《读本》。要求做到每个服刑人员小组至少应当拥有2本《读本》,有条件的省份、单位要尽可能地多订购一些书。

(二)宣传动员阶段(2004年4月份)

各地要广泛地宣传动员,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通过《新生报》、监狱小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在服刑人员中宣传进行普法教育的意义,使广大服刑人员明确学习的目的,自觉参加普法教育年活动。

(三)学习提高阶段(2004年5—12月份)

1.认真扎实开展学习活动。各省要以《读本》为主要教材,通过课堂学习、案例演示、考试考核等方式,结合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实际,对服刑人员进行普法教育,同时组织服刑人员利用工课余时间开展读书活动。

2.开展普法教育知识竞赛活动。各省(区、市)监狱管理局要在监狱服刑人员完成课堂教育、读书活动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本省(区、市)各监狱参加由司法部通过法制日报社举办的有奖答题竞赛活动,评出本省(区、市)的知识竞赛先进个人以及优秀组织单位,由省(区、市)监狱局进行表彰,评选结果报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备案。

3.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各省(区、市)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服刑人员撰写征文进行指导,可以组织省(区、市)内的服刑人员进行交流活动,以提高服刑人员的写作水平。征文直接寄法制日报《大墙内外》栏目,普法教育年活动领导小组将组织专门人员对征文进行评比,优秀征文在法制日报刊登。活动结束后将按照《通知》精神评出获奖征文,并将优秀征文汇集出版。

4.进行抽查考试。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将组织力量赴各地巡视检查,并根据统一命题进行抽查考试,了解掌握服刑人员普法教育学习开展情况。

5.各监狱在组织活动安排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来监狱讲课,提高服刑人员的法律意识。

(四)总结阶段(2005年1—2月份)

司法部将对普法教育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按照各省(区、市)普法教育年活动的整体开展情况、知识竞赛的组织情况、有奖征文的组织情况以及征文的水平、抽查考试等综合情况评选出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对获奖单位通报表彰。

二、具体要求

(一)要坚持正面教育,搞好“四个结合”。教育活动要坚持以读书活动为主线,以《读本》为蓝本,搞好正面教育。要根据服刑人员的特点,采取大课教育、分监区教育等不同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学习过程中一般不开展讨论活动。要将罪犯的教育与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素质相结合,将罪犯学习法律读本与开展狱内其他教育相结合,将罪犯在学习法律知识中提出的问题与开展狱内法律咨询活动相结合,将罪犯中存在的实际法律问题与开展狱内法律援助相结合,保证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教育活动要体现“三贴近”的精神。普法教育年活动要做到贴近改造罪犯实际,贴近罪犯服刑生活实际,贴近社会对罪犯改造的要求,通过普法教育年活动真正使罪犯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三)以点带面,推动全盘。在教育年活动中,各级领导和广大监狱人民警察要在教书育人上下功夫,努力探索教育改造罪犯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调动罪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改造水平。要通过普法教育年活动探索教育改造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新路子,探索适合新形势下教育改造工作的新模式。

(四)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各省(区、市)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资源对本地的普法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报道。司法部办公厅将结合各地开展普法教育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利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普法网等媒体做好整个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五)要做好总结交流工作。各省(区、市)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部监狱局将通过简报转发各地经验做法,通过对普法教育年工作的总结评比,推动整个监狱工作的发展。

三、组织领导

司法部成立以范方平副部长为组长的服刑人员普法教育年活动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以确保活动健康发展。

各省(区、市)监狱管理局要成立普法教育年活动领导小组,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改造处。各监狱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网络体系。省(区、市)监狱局与各监狱、监狱与监区(科室)要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普法教育年活动的责任能够得到层层落实。



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三日